近日,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新疆医科大学全力协调与支持下,经疆内、疆外专家会诊多次讨论,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护团队开展了三次长达1224小时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治疗,成功救治一名因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高龄患者,在中国航空医疗救援的支持下,医院派出医护转运小组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山东省立医院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
这位86岁的高龄患者前不久因“呼吸衰竭”由地州医院转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二科,经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其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由于该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病情很快转变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循环难以维持。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于湘友、重症医学二科主任宋云林带领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联合VAV-ECMO以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支持治疗,每日俯卧位通气12-16小时。
期间,新医大一附院院长陆晨多次组织召开院内多学科专家会诊;同时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等国内重症知名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全力以赴制定最优救治方案。
陆晨院长组织疆内外专家会诊
与此同时,新医大一附院重症医学中心、干部保健中心医护团队日夜坚守、团结一心,细心维护患者的器官功能,并三次更换ECMO管路。院内干部保健中心主任张莉、感染病·肝病中心主任鲁晓擘、影像中心副主任王云玲、呼吸与呼吸危重症中心二科主任夏宇、消化血管外科中心血管甲状腺外科主任罗军、临床药学科副主任药师林筱琦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努力,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肺功能逐渐好转,最后顺利撤除ECMO。
经新疆、山东两地卫生健康委积极协调,新医大一附院与山东省立医院专家团队,会同北京999急救中心航空医疗救援部多次对接,为下一步顺利转院做好充分准备。
新医大一附院医护团队转运患者至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并与中国航空医疗救援队对接
从新疆乌鲁木齐到山东济南转运路程遥远,空中转运难度大且风险高,加上患者又属重症患者,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新医大一附院立即成立转运小组,制定转出医院、进入机场及转入转运飞机注意事项和转运小组成员详细分工,并多次开展转运演练,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转运当日,新医大一附院120将患者转运至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宋云林主任全程跟随中国航空医疗救援队一同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山东省遥墙机场,由山东省立医院重症专家医疗队接手,安全将患者转运至山东省立医院继续后续治疗。
新医大一附院宋云林主任跟随中国航空医疗救援队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山东省遥墙机场
此次航空转运从西到东,跨越3299公里,历经8小时。该航空医疗转运能够顺利完成,离不开两地卫生健康委、新疆医科大学的大力支持与协调,离不开新医大一附院、山东省立医院、机场管理机构和中国航空医疗救援机构等团队的高效合作,以最短时间内实现高效、顺畅、无缝对接,帮助患者赢得宝贵的转运时机。
患者的成功转运也为新医大一附院探索出了一条陆空多团队协作的立体医疗救治路径,通过多维度更好地保障各族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此次转运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打造空中黄金生命通道、推动航空紧急医学救援模式常态化做出了积极贡献。